文 劉麗娜
法者,治之端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七部分中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構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和法治醫院是一脈相承、同根同源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各項工作必須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推進。公立醫院作為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依法治院勢在必行。
一、充分認識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僅需要堅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也需要遵循法治的根本要求。公立醫院現代化是重要的社會課題,承載著健康中國的時代使命。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組成部分,需要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以高質量法治建設為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據中國政府網、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數據來源統計,我國近年來修訂或出臺的涉及公立醫院管理相關的法律性文件涉及基本法、目錄管理、中醫管理、母嬰保健、疫情防控、醫療機構執業、病歷管理、醫療糾紛、血液管理等多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疫苗管理法》《生物安全法》《藥品管理法》《醫師法》等十三部文件;《國家限制類技術目錄和臨床應用管理規范(2022年版)》等九部文件;母嬰保健管理法律文件包括有最新修訂的《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等十二部文件;關于疫情防控也有包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實施辦法》《關于進一步優化發熱患者就診流程的通知》等七部文件;在機構執業管理方面包括有2022年修訂或出臺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等二十部文件;關于從業人員管理包括有2021年修訂或出臺的《醫師法》《護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執業藥師注冊管理辦法》等十五部文件。這些規范性文件涉及到醫療機構運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之路縱深前行的基本保障和行動指南。
二、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把握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公立醫院作為公共服務主體、經濟主體、社會主體,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力軍,是深入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自覺用以指引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公立醫院改革是一項世界級難題。我國當前的醫改工作進入了深水區、攻堅階段,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存在諸多法律風險。必須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的能力水平,科學有效平衡改革創新和法律風險防范化解間的內在矛盾,經受住社會主義現代化轉型期建設的重大現實考驗。
三、抓牢抓實落地機制建設,打造法治建設領域的湘醫標桿
我國公立醫療機構正處于改革創新、發展提速的關鍵時期。改革任務具有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等諸多特點,重要政策、系列措施的制定面臨著短期績效和長期利益間的根本對弈。新湘雅在繼承湘雅百年歷史的同時,又代表了醫學賽道迅速崛起的新興力量。選擇以法治建設為抓手,就是牢牢把握住衛生健康事業領域建設、行業治理和醫院管理中的關鍵環節,突出工作重點、難點、亮點,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尋得先機。
(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公立醫院法治建設的領導機制
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始終把講政治擺在各項工作的最前面,并把政治意識貫穿到醫院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首先,全面加強醫院黨委對法治建設的領導,統籌推進法治建設各項部署。黨政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設立法治建設領導小組,對醫院法治工作做到親自部署、親自過問、親自協調、親自督辦。其次,以章程形式明確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始終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根據責權利相統一的基本原則,明晰所有者、管理者、監督者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牢牢守住領導集體的權力關、責任關、利益關,形成決策、執行、監督三者制衡之勢,促進公立醫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最后,健全醫院決策機制,重要事項提交領導班子集體決策。醫院黨委會或院務會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法治建設工作專題研究會議,重點解決醫院法治建設中的復雜疑難問題,“三重一大”事項必須經過合法性審查環節,注意及時總結、提煉,形成法治工作亮點并推廣。
(二)筑牢法律風險防范屏障,完善公立醫院法治建設的安全機制
要注重對風險的治理,把“安全”提高到跟“發展”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搭建架構。設法務部門并配備足額具有“雙一流”“五院四系”背景的編內人員;外聘法律顧問,彌補編內職數不足的問題,與專職人士形成行政與專業互補的工作模式;紀委、監委、法務、審計協同配合,發揮監督最大合力。其次,建章立制。新湘雅2022年至今出臺十余項管理辦法,以具體指導涉及醫保報銷、行政總值班、對外合作等多方面業務。涉及全院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經合法性審查后,需提交“職代會”“工代會”民主審議、表決。再次,規范管理。舉辦“合同管理規范年”,修訂《合同管理辦法》,開發合同信息化管理平臺,規范合同起草、審核、會簽、履行、變更和歸檔等,保證傳輸數據同源、信息共享、處處留痕;舉辦“醫療文書規范年”,由法務、律師協助死亡病例篩查,開展病歷書寫規范化培訓和評比。最后,落實普法。借助大型公立醫院平臺進行衛生普法宣傳,爭做宣傳員;落實“述職必述法”,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領導班子和中層干部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做好運動員;將依法執業基礎知識作為新湘雅醫務人員準入、執業、考核等重要內容,當好守門員。
(三)牢記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改革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機制
衛生領域基本法《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開篇即強調“以人民為中心”。人民作為衛生健康工作中的重要主體,現代化國家在追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要滿足人民看病就醫、追求健康生活的基本需求。首先,以公益性為導向繼續推進醫院改革,建設新湘雅高質量發展新文化。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患者需求為導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塑造新湘雅醫療服務主體的社會公益形象。其次,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采用現代醫院精益運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運營,協同管理多線配合,從長效發展的角度全方位提升醫療服務質效,改善患者就醫環境,建設和諧醫患文化,不斷豐富現代醫院管理的內涵和外延。最后,大力倡導醫學與人文,塑造新湘雅的可持續發展力。發揮“雙一流”高校、“國家隊”醫院的雙重優勢,致力于醫學與人文交叉研究,形成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學術話語體系,彰顯湖湘立場和湖湘價值。植根于群眾、心系于人民,發揮人文社科深刻的人民性與實踐性,以文帶理培育時刻踐行醫者仁心、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湘醫隊伍。
作者系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法務部工作人員
責編:曾金春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